自己曾陷在一段泥沼中,連續半年每天都占一次牌,問相同的問題。其實心中多少知道,這樣做是沒意義的,但還是想從牌上找些安慰,至少看到不錯的牌面時可以給自己一個開心的理由。走出泥沼之後,回頭看這一段時間所占的牌,事實證明,這些牌占出來的結果都不正確,說起來,這樣的行為有點蠢,但卻不失為一個有意義的實驗。所以今天特別把自己獲得的啟示寫成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。究竟占卜能顯示怎樣的未來?到底能有怎樣的準確度? 該如何看待占卜這件事。
占卜能不能神準,最大的關鍵是,所問之事的結果是否已經「確定不變」。未來,有無法改變的未來跟可以改變的未來,無法改變的是定數,命中有些事確實是註定無法改變的,這些事占卜出來的結果就是事實了,不會變化。可以改變的是變數。變數當中又有容易改變的跟不容易改變的,想像一下,要改變一顆滾動中的乒乓球的軌跡容易,還是改變一顆滾動中的保齡球的軌跡容易? 有些事,命中大致註定,雖能改變,但需要很大的力量,必須自己從內心徹底改變才有可能獲得如此大的力量,這就像一顆滾動中的保齡球,命運的軌跡能改,但沒那麼簡單。有些事,其實幾乎掌握在自己手中,比如說,明天早餐吃什麼? 若占問這種事,如何能準? 又有些事,雖然不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,但自己應對的態度完全會影響事情的發展,這種事,占卜可以提供指引,但不代表未來一定如占卜結果發展,自己的行為仍然能改變未來的結果。
若是比較中國的占卜跟西洋的占卜(塔羅等),中國的占卜似乎都是鐵口直斷,西洋的占卜卻比較像是心理諮商,西洋占卜比較強調結果並非無法改變,占牌的結果只是行動指引。會造成這種差異,我想主要是「問的問題不同」,若研究中國古人留下來的筮案,會發現,中國人常問的問題不外乎是功名、婚姻、尋人尋物之類的,功名命中幾乎註定,能改,但不容易,婚姻,古時候是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通常都是來問這個"組合"好不好,跟現在人問的感情問題是差很多的,尋人尋物,事情的結果比較不會因為問事者的態度而變化,所以這些問題相對上都是比較能「鐵口直斷」的。而現代人會問的事,感情發展、工作狀況、人際關係之類的問題,其實都是古代人不太會問的問題,所以,對於這些問題,不管是中式占卜或是西洋塔羅,都是不容易做到鐵口直斷的,很多時候,占出來的結果,只是描述按當下狀況繼續發展,最有可能的一種未來而已。所以,占到好的結果,是需要努力維持的,占到不好的結果,則是需要做努力改變。其實,這才是占卜的功用,占卜真正的功用不是在鐵口直斷,而是要趨吉避凶,知道自己現在的態度會造成不好的結果的話,現在就要開始改變,以避免未來如占卜所示,往不好的方向發展。
那麼,塔羅牌究竟在哪些問題上是神準的呢? 我個人經驗,描述人的內心狀態這一點,最是神準。比如說,會解牌的人,可以開一副牌問自己對於某事的想法如何? 開出來的牌總是另人會心一笑,沒錯,我就是這麼想的,有時甚至會把自己都沒注意到的細微想法都表達出來,非常有趣。當初,我以為,既然問自己這麼準,那麼問他人在想什麼應該也要一樣準才是,但一陣子實驗下來,我發現問他人狀態的話,其實只有跟自己有強烈相關的事能被正確的反應出來,與自己無關之事,是無法正確反映出來的,這種時候,通常會反映出來的反而是自己一厢情願的猜測,所以塔羅牌畢竟是占心,如果無法占出事實,就會占出問事者內心的想法。
所以,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,一個合適的問題,才能給出正確的指引。要問一件事,首先,要思考的是,這件事是不是自己能掌握的,自己能掌握的事,塔羅牌是無法替你決定該如何行動的,但牌仍然可以給你指引,所以,與其問「我該如何做」,不如問「這件事將如何發展」,或是給個前題「我若怎麼做,事情會如何發展」,牌會顯示出可能的未來,但要如何做,必需自己判斷,占卜師可以適當的給意見,幫助問事者做判斷。要問的事,如果是自己無法掌握的,如尋找失物,則可以比較明確的問「找不找的到」「該往哪個方向找」之類的。問工作或考試的話,我個人覺得是比較難說未來是定數還是變數,因為,在人生比較大的轉折點上,工作或學業確實是有相當部份是「命中註定」的,但在一些比較小的選擇上,比如說想換工作,但換不換對人生衝擊似乎不大,只是心情不好,不滿現狀之類的,這種選擇,有時候掌握在自己手上的部份是比「命中註定」還要多的。命中註定的成份較大時,直接問未來如何,占到的結果就比較不易改變,掌握在自己手上的部份較多時,占到的未來是很容易改變的,所以,看牌的重點不是未來如何,而是現在該如何做,才能導向較好的未來。
其實,占卜顯示的未來到底是會變還是不會變,是很難判斷的,所以,本著「趨吉避凶」的想法,看到占卜的結果,總是要往好的方向努力,即使占出來的結果很不好,還是要積極的改變自己,採取行動來扭轉未來。而不是很灰心的把自己打落谷底,若占卜的作用是這樣,那還不如不占比較好。(不過,感情問題我覺得未必如此,占到的結果如果真的很差,考量一下現況,如果讓自己休息一下是比較好的選擇的話,那不妨休息一下吧~)
占卜,不論是問事者還是解說者,都有很多要學習調整的地方,共勉之~